1 、加工準備及下料
按照施工圖放樣,放樣和號料時要預留焊接收縮量和加工余量,根據放樣作樣板。鋼材矯正:鋼材下料前必須先進行矯正,矯正后的偏差值不應超過規范規定的允許偏差值,以保證下料的質量。熱加工的型鋼先熱加工,鋼結構雨棚定做,待冷卻后再號孔。鋼板預埋件及其他零件切割鉆孔及噴防腐漆處理。
2 、測量放線
根據土建標高基準線測預埋件標高中心線,檢查預埋件標高偏差、左右偏差。整理結果,確定預埋件分隔的調整處理方案。沿樓板外沿彈出墨線定出預埋件頂標高線。
3、 預埋件安裝處理
定位預埋件安裝位置,打鉆安裝。要求預埋件位置準確、埋設牢固。鋼結構標高偏差不大于9mm,左右位移不大于20mm。
4、 懸掛臂安裝焊接
懸掛臂安裝采用焊接,需檢查焊接節點,調節懸掛臂設計坡度,準確無誤方能進行焊接??窟呉粭l懸掛臂準確無誤后,安裝另一邊一條懸掛臂,就位準確后點焊。然后以此兩條懸掛臂為基準拉出懸掛臂的高、底標高線,一一焊接剩余懸掛臂。并焊接無縫鋼管。型鋼需接長時,先焊接頭并矯直。采用型鋼接頭時,為使接頭型鋼與鋼板預埋件緊貼,應按設計要求鏟去楞角。對接焊縫應在焊縫的兩端焊上引弧板,其材質和波口型式與焊件相同,焊后氣割切除并磨平。
5、 校準檢驗
懸掛臂安裝后首先檢查現場連接部位的質量。懸掛臂安裝質量主要檢查懸掛臂豎向面的不垂直度;受壓對懸掛臂豎向面的側面下垂;懸掛臂坡度。保證懸掛臂符合設計受力狀態及整體穩定要求。
6、 連接受力拉索
定位拉桿基準線、標高線,按要求安裝預埋件,焊接欄桿。
7 、不銹鋼玻璃爪安裝焊接
按設計尺寸彈出縱橫線及設計標高,用夾具夾緊,滁州鋼結構,進行定位點焊,裝配完畢,焊接玻璃爪底座。
8、 防銹噴漆處理
應清除熔渣及飛濺物,不銹鋼件表面噴白漆多遍防銹噴漆處理。涂料及漆膜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以肢型鋼內側的油漆不得漏涂。
9、 夾膠玻璃加工制作安裝
按設計要求鋼結構結合實測尺寸確定玻璃尺寸,以及的水平、垂直位置,廠家加工制作。安裝不銹鋼玻璃爪,玻璃臨時固定后進行調整,調整標準橫平、豎直、面平。偏差不得超過規定偏差。
10、 調整檢驗
點式玻璃進行整體調整檢驗,調整標準橫平、豎直、面平。偏差不得超過規定偏差。
11、 上下打膠
充分清潔玻璃間縫隙,不應有水、油漬、涂料、鐵銹、水泥砂漿、灰塵等。充分清潔粘結面,加以干燥。為調整縫的深度,避免三邊粘膠。在縫兩側貼保護膠紙保護玻璃不被污染。上下同時打密封膠,注膠后將膠縫表面抹平,去掉多余的膠。注膠完畢,將保護紙撕掉,必要時用溶劑擦拭玻璃。膠在未完全硬化前,不要沾染灰塵和劃傷。
12、 修補檢驗
局部修補檢驗。
13、 玻璃清洗
確定各個部位都沒有問題之后進行整體清洗玻璃塵垢,必要時用溶劑擦拭玻璃,鋼結構廠房造價,等待驗收。
鋼結構屋面、墻面等圍護結構,一般采用彩鋼壓型板,其厚度一般在0.3~~1.0mm,彩鋼壓型板是用鍍鋅(或鍍鋁鋅)等預涂彩色鋼板軋制成型,外表噴涂油漆層。對要求有保溫、隔熱、隔音效果的建筑物,鋼結構屋面防水,可以采用雙層彩鋼壓型板,中間填充保溫材料(如玻璃棉、巖棉、泡沫等);填充材料可以在現場填充,也可以與彩鋼板工廠預復合成型(稱為彩鋼夾芯板)。建筑屋面作為建筑物頂層的承重和外圍護結構,鋼結構它的圍護作用和立面造型作用對整個建筑而言至關重要,是輕型鋼結構圍護系統漏水主要的部位。
鋼結構其主要作用是能抵抗風、雨、雪的侵襲及太陽的輻射,并承受屋頂的自重和屋頂上的風、雪以及上人的荷載。輕型鋼結構屋頂根據所用材料大致有彩色壓型鋼板、彩色鋼板夾芯板、多彩油氈瓦、各種輕質屋面板、GRC板、金屬拱形波紋屋面、復合壓型鋼板等多種類型。輕型鋼結構屋面及墻面材料,主要選用彩色壓型板或夾芯板。筆者所監理的鋼結構廠房工程中,屋面材料主要選用成品玻璃棉夾芯板或彩色壓型鋼板。常用的壓型鋼板規格主要有YX173—300—600、YX130—275—550、YX70—200—600、YX38—175—700、YX21—180—900等28種板型,在上述規格板材中,既有360°卷邊板、暗扣板搭接連接,也有打釘板,檁條為自重較輕的薄壁C型或Z型鋼檁條,屋面坡度設計一般為1/10~1/15。
1、 鋼結構制作首先進行放樣、下料和切割,在放樣和下料時應根據工藝要求欲留制作和安裝時的焊縫收縮余量及切割、刨邊和銑平等加工余量。氣割前應將鋼材切割區域表面的鐵銹、污物等清除干凈,氣割后應清除熔渣和飛濺物;
2、 矯正后的鋼材表面,不應有明顯的凹面或損傷,劃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氣割或機械剪切的零件,需要進行邊緣加工時,其刨削量不應小于2.0mm
3、 鋼結構在制孔時,螺栓孔的精度及允許偏差應符合規范規定,當螺栓孔的允許偏差超過規范規定時,不得采用鋼塊填塞,可采用與母材材質相匹配的焊條補焊后重新制孔;在組裝前,零部件應經檢查合格,連接接觸面和沿焊縫邊緣每邊30mm- - 50mm范圍內的鐵銹、毛刺、污垢、冰雪等應清除干凈,板材、型材的拼接,應在組裝前進行;構件的組裝應在部件組裝、焊接矯正后進行,組裝順序應根據結構形式、焊接方法和焊接順序等因素確定。采用夾具組裝時,拆除夾具時不得損傷母材;對殘留的焊疤應修磨平整,頂緊接觸面應有75%以上的面積緊貼;
4、 鋼結構在進行焊接時,施工單位對其首采用的鋼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熱處理等進行焊接工藝評定,并應根據評定報告確定焊接工藝;焊接時,不得使用藥皮脫落或焊芯生銹的焊條和受潮結塊的焊劑及已熔燒過的焊殼。焊絲、焊釘在使用前清除油污、鐵銹,焊接時,焊工應遵守焊接工藝,不得自由施焊及在焊道外的母材上引弧,焊角轉角處宜連續繞角施焊。焊角出現裂紋時,焊工不得擅自處理,應查明原因,定出修補工藝后方可處理。焊縫同一部位的翻修次數不宜超過兩次。焊接完畢,焊工應清理焊縫表面的熔渣及兩側的飛濺物,檢查焊縫外觀質量,檢查合格后應在工藝規定的焊縫及部位打上焊工鋼??;
5、 采用砂輪打磨處理摩擦面時,打磨范圍不應小于螺栓孔徑的4倍,打磨方向應于構件受力方向垂直,經處理的摩擦面,出廠前應按批作抗滑移系數試驗,在運輸過程中試件摩擦面不得損傷,處理好的摩擦面不得有飛邊、毛刺、焊疤或污損等;
6、 鋼結構在涂裝前應進行除銹,涂裝應均勻,無明顯起皺、流掛,附著應良好,涂裝完畢后,應在構件上標注構件的原編號,大型構件應標明重量、中心位置和定位標記。